“模拟导游”课程导游讲解模块教学探究

模拟导游”课程是高职大专院校旅游类专业,特别是导游方向的核心专业课。课程主要围绕导游工作中所需的实用技能,借助教学资源及设备,以模块形式罗列任务,主要涉及导游讲解技巧、带团技巧、旅游服务规范及应变等内容,操作性强,旨在培养学生“导游服务核心技能”。由于导游工作的内容及性质, 因此众多技能中尤以导游讲解能力最关键, 也是最考验导游本职功底的一项。导游入行必由之路。导游资格考试的科目五也围绕讲解能力展开, 是学生备考时需要认真练习的部分。考证科目及实际操作的双重需要,使探究“模拟导游”课程中导游讲解模块的教学新路径成为本研究的主题。

1.课程内容与定位
本门课程参考教材众多且各有侧重,加之大专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异、专业指向性不同,教授的重点各有取舍。江波认为“模拟导游”课程体系应该分为“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三部分,其中将导游规范服务能力、讲解能力、应变能力划归在“导游业务”模块。车秀英本着“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宗旨,按导游上团后的工作流程,将课程划分为前期工作、导游讲解服务旅游应急事件处理等模块。李秋静指出课程的知识范畴辐射除史地、文学外的经济、美学、心理等科目,且课程应将全国导游证考试的考点纳入授课范围。梳理现有研究能够发现,“导游讲解”始终被视为“模拟导游”必要且重要的部分,且随着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推行,除了统一考试科目及大纲外,还细分了诸多“导游类”课程,“模拟导游” 课程的内容与定位其实更应该结合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前接后续课程、实习单位反馈等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2.授课中存在的问题
拥有本课程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针对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崔慧敏将视角移至学生,指出包括缺乏良好基础知识、缺乏语言能力、缺乏自学能力、缺乏应变素质在内的“四个缺乏”。余蓉注意到作为旅游一线关键人物, 导游员交际及讲解等方面的能力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感,学生的普通话发音、语调音量语速、讲解时语言体态等细节问题未受到重视。彭蝶飞以课程开发及动态研究为立足点,认为狭隘地强调“地方陪同”职责、忽略旅游市场需求、重理论知识轻就业能力等问题是本课教学的瓶颈。
以上分别从学生个体、工作场景、市场与行业三个层面列举出“模拟导游”课程存在的问题,并突出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直接对客、与旅游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等特点,同时体现出优质导游服务尤其是讲解服务对旅游专业学生的要求较高,且表明应该以点概面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

3.教学探究———微格教学法运用
首先,作为基于“导游实务”“导游基础知识”的理论内容,着眼于导游工作实操性部分的课程,需要针对核心工作内容———讲解模块进行系统化讲授及实训练习。其次, 由于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科目五开展时间为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初, 即第三学期需在国家考试标准要求下检验讲解能力,且第三学期并无相关巩固性课程,故在第二学期本课授课过程中必需纳入考试要求与标准, 为学生应试打下基础。
最后, 专业实训室尚未落地及见习实习安排等因素导致“模拟导游”课程仿真化,实地型教学条件受限,要求教师在形式及内容上尽可能充实丰富。综合现实情况,本研究试图借助微格教学法, 从教学形式及评价方法两方面初步探究教学改革路径。

4.微格教学法内涵及意义
微格教学法指借助设备录制被评价者的视频, 随后再播放给被评价者本人与评价者, 其中被评价者能够以第三人身份观察分析自己的录像, 并基于已有知识自我评价对比及修正; 在设定的情境中所有参与者探讨商榷、自主互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此构建新知识体系。此外,相较于仅录音的记录方式, 视频的拍摄能够呈现包括广义副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在内的全方位信息,这些方面的表现对于导考面试来说尤为重要, 却往往因仅关注讲解内容本身形成了僵硬死板的背诵式讲解, 故将微格教学法运用于提高导游讲解面试能力尤为必要。浙江省文旅厅下属浙江旅游培训中心为响应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号召, 将2020年导游资格考试科目五的面试改为录制视频,即每位考生单独面对摄像头、电脑等设备录制讲解视频,再由考官观看视频并打分,此形式是特殊背景下临时改革的首次实行。将录制视频的任务融入日常教学环节,使学生适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面试要求。以微格教学法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的教学探究,有助于贯彻“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抬头率、参与度,强化小组合作及团队竞争意识,有助于课堂与课后联动,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无论是线上精品课程的普及,还是“网络+”背景下的全民自媒体,都对当代大学生录制、制作及剪辑视频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微格教学法的引入为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时间

2022-11-01 09:38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