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应用
模拟导游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是对高校中除思政课程以外的全部课程,其目的在于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自然而然地进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构建全课程育人,践行立德树人”。
《模拟导游》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中最主要的实践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将所学旅游管理的理论课程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旅游学知识模拟旅游活动的实践工作。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渗入“课程思政”理念,时刻牢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为谁培养?这一系列的核心问题。旅游管理专任教师围绕上述关键问题结合模拟导游这门课进行合理适当的教学设计,不能生硬照搬地刻意加入思政的内容。从思想根源上融入,对于高职课程思政融入旅游管理课程教学,能产生更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在校期间他们一时之间还无法立即转变角色,无法适应未来身为导游一线工作者的身份,对导游这个职业的忠诚度和行业认知还有待提高。为此在课程设计中将职业认同感、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课程思政元素纳入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巩固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行业自信,进一步夯实爱国情感,树立和坚定他们为旅游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和信念。我们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培养“有梦想有追求、无歧视无差异”的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的旅游行业专业技能型人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融入“课程思政”。
其次教学方法加入课程思政理念。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要深入分析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通过案例讨论、任务驱动法、情景代入等方式,加上模拟场景、角色扮演等方法,对导游活动进行实际模拟,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确保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在一点一滴的学习中逐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教学评价中融于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目的是培养爱国守法,具备责任意识、敬业精神、扎实知识、实践能力,健康身心的应用型人才。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体验感和收获感为检验标准,需要量化去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在各种旅游景观审美鉴赏中,深入介绍中国壮美河山、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此处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以旅游服务者的正向需求为主导,融入敬业精神教育;在中国文物保护与欣赏教学中融入文化传承教育教育;在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教学中融入创新发展教育。
时间
2023-01-31 16:45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