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导游实践教学的实现路径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导游实践教学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完成,其核心是虚拟演播室的建立和导游实训软件的开发。
(一) 建立虚拟演播室
1.虚拟演播室工作原理
虚拟演播室是在计算机图形技术和传统视频色键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将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和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图形实时地进行合成,然后形成新的画面。传统色键抠像技术拍摄时,摄像机移动,背景不动,拍摄对象不够真实。采用现代虚拟技术合成的画面拍摄时,摄像机与背景同步移动,前景与背景实现实时叠加,合成后的效果非常逼真。虚拟演播室免去了传统布置背景的麻烦,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出虚拟的环境,再利用人机交互手段实现与真人影像结合,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2.建立虚拟演播室相关硬件配置要求
虚拟演播室的硬件部分要求较高,在传统摄录的配置和基础上,引入虚拟系统设备。传统摄录设备包括摄像机、切换台、延时器、色键器和其他辅助设备等,虚拟系统设备主要由摄像机跟踪识别设备、图形工作站等组成。
(二) 导游实训软件开发
1.前期准备和采集资料虚拟导游实训系统构建的前期需要录入景区和内部交通等大量图文资料。我们需要在每一个需要建模的景点进行多角度真实取景,要获取各个景点各个角度详实的基础资料。其次是进行素材贴图的采集。拍摄图片时要精确、清晰、详尽,采集清晰度高的图片资料用于后期模型贴图及其制作。最后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2.对各个景点建模
(1)首先是对景区的地形地貌的进行建模。由于整个景区的地形是我们在布置各个地面上物体的基本依据,要根据在采集到的数据和资料,比对实际的地形地貌,对整个景区的地形进行详细比对,建立虚拟模型。
(2)其次是对景区地面上的实物进行建模。针对景区地面上不同建筑物体、树木、花草的不同结构,我们一定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构建虚拟模型。比如对于箱体式建筑物,我们可将其看做是由不同面组成;而对于树木花草这些从不同角度看都较为相似的物体,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组合而成;对于一些更为复杂的对象,特别是有着特殊构造的古代建筑物群,我们一定要采用多细节层次技术进行较为综合的设计和表达。
(3)对环境模型建模。在虚拟系统中,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假设这个虚拟景区场景中只有几个虚拟建筑物和植物,整个场景会显得太不真实,影响体验感受。我们需要给不同虚拟环境设置不同背景,比如添加不同地表和天空,这样的场景就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感觉。(4)场景的交互相关设计。在交互设计中,碰撞检测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对整个虚拟系统的真实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虚拟系统中,在不同场景漫游中的动态物体与静态物体之间,或不同类型动态物体之间进行交互的基础就是碰撞检测。我们在构建系统时,必须考虑及预判不同场景中的各物体之间是否发生碰撞,这样才能不与现实背离。
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导游实践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导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为高素质的导游员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国内某些高职院校已经建成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导游实训室,并且由技术人员开发制作了当地导游资格考试景点线路,配备解说词,大大提高了导游专业学生导游资格考试过关率。但据笔者调查,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疆内各高校目前均未建立虚拟导游实训室,也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疆内旅游线路设计和景点导游词的软件开发工作,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时间
2023-06-19 14:05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