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优化的原则

        《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优化的原则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职业性原则

        职业教育的特点正在于其职业性,其初心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而课程优化的首要目的是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新技术、新要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等,使课程教学与实际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因此职业学校在进行课程优化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守职业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与技能,使得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职业实践知识与岗位技能。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在课程优化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还原真实工作场景,以岗定课,采用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经验体系。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科学性原则

        是指在课程优化过程中应体现出科学性。要具备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撑,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定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以及合理评价课程,保证课程优化是科学、有效的。

        三、可行性原则

        课程优化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在于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可行性原则主要体现所优化的课程在中职学校教学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而非一味求新、求异、求难,或追求先进的授课形式而忽略学校现有师资、设施设备等实际情况。因此,要结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学生的学情特点以及师资力量等,科学、合理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等,使课程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课程育人育才的载体作用。

时间

2023-07-31 16:07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