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导游》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中职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专注力不强,在课堂上有时存在上课睡觉、聊天、做游戏,女生照镜子化妆的现象,与老师互动的总是几个同学,因此,教师积极性不高,没有对教学环节认真设计修改,造成学生不想听、教师觉得没意思、不认真备课、学生觉得枯燥更不想听的恶性循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认真备课。同时,有教师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学习新的相关课题时,更多的是被动参与而不是主动,虽然参加培训可以迅速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技能水平,但如果教师缺乏内在动力,很难激励他们积极学习。

        二、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较为单一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但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资源的整合并不理想,思政元素在很多情况下被生硬地融入到教学中。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思维和教学习惯,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目标和进度的限制,课程偏向对专业技能的传授,教师往往不能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此外,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以及教研科研工作的压力,专业课教师们在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上缺乏学习动力,产生了疲劳心态,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看作是一种工作负担,没有对此积极研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度探索。即使是学校要求开展课程思政后,教师也没有对此深入钻研,流于表面。

        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缺乏理论知识的储备,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时,往往会凭借主观判断和选择进行教学,不能完全将课程中蕴藏的思政要素挖掘出来并进行整体规划,以确保思政教育能够准确地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中。因此,在开展模拟导游课程思政时,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存在较大差距,不能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

时间

2023-06-26 16:07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