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导游业务》培育职业核心素养可行性

        一、职业核心素养培育遵循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社会一个特殊群体,其年龄为15至18岁。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时期,这个阶段对青少年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在小学、初中的学习中,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致使其学习能力比较弱。同时,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影响到他们以后的成长发展。到了中职学校,他们心中矛盾重重,既有成才的愿望,也有努力方向的缺失;既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却缺乏勤奋刻苦的劲头;既有思想活跃的一面,也有分不清是非的一面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他们缺乏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控力,心理承受力不强,责任心不强,道德素质较低。而职业核心素养并不是指向某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也不是解决某一领域具体问题,而是强调个体拥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与意识,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与技能,形成自身态度与品格,培养自身能够适应新环境,并且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个体能够终身受用的品格。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目前身心发展所缺失和所需要之处,也是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两者是相互吻合的,因此为中职学生培养职业核心素养具有可行性。

        二、职业核心素养内容和《导游业务》教学目标一致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是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开展人才培训的主要素材,所以课程质量对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研究发现,中职旅游专业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和《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趋于一致的,都为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服务。《导游业务》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是以讲授导游服务知识为主,具有锻炼学生实际带团技能,发展对客服务能力,内化职业素养,协助考导游证书,推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奠定实习与就业的基础的重要作用。但就《导游业务》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以上课程目标并未完全实现,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目标也并未达成。因此,对于《导游业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导游业务》教学有利于培育学生职业核心素养

        教学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课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职业教育的效果及水平。《导游业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本门课程主要培养地方陪同导游员、全程陪同导游员、海外领队和景点导游员等所需的综合业务能力与素质。《导游业务》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带团技能、讲解技能、应变能力及职业素养起主要支撑作用。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将了解导游服务原则,领悟导游人员修养和素质要求,掌握导游业务有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导游服务水平。学生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导游员的过程,也是逐步培养自身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职业核心素养的过程,因此,改进《导游业务》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高。
 

时间

2024-02-07 16:05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