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意识不强

        博物馆研学旅行服务涉及范围较广,创新研学旅行服务模式能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的服务范围并提升研学旅行的实施效果,这对文博馆员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就目前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情况而言,部分博物馆管理者没有意识到研学旅行的意义和作用。博物馆需要提高主动性,积极打造研学旅行项目,而不是等待研学旅行相关部门前来沟通。近年来,博物馆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只为学校提供研学服务,缺乏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博物馆之间的跨地域合作次数也较少,严重影响了博物馆既有资源的合理分配。

        二、缺乏健全的博物馆研学旅行市场机制

       由于义务教育和博物馆具有公益性,而旅游业是经济产业,因此博物馆研学旅行往往存在较强矛盾性,难以实现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平衡,不能保证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站在博物馆的角度,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文化机构,财政拨款是博物馆资金的主要来源;研学旅行活动往往由各种社会机构组织开展,这些机构具有较强商业性。当前,博物馆研学旅行在合作机制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利益分配、责任划分、风险控制等方面。另外,由于博物馆具有公益性,因此不会过多考虑研学旅行的经济效益;而营利性组织在研学旅行中能够获得的经济收益较低,因此对研学旅行项目的兴趣不高。

        三、博物馆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储备较少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出现了同质化问题,缺乏个性化项目,影响了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实际效果。出现同质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博物馆资源不足,无法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教育作用;研学旅行项目的体验活动较少,降低了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核心竞争力。要想进一步挖掘研学旅行的精神文化价值,就要打造良好的研学旅行服务品牌。博物馆要提升策划组织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提高文博馆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丰富馆藏资源。目前,博物馆存在复合型人才短缺的问题,这导致很多研学旅行服务无法正常提供给学生。

        四、活动经费过高,安全性不足

       近几年,我国政府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国家文物局加强了对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的监督力度,改进了各种监督管理政策,以保障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可以顺利进行。但从目前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情况来看,相关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一个重要问题。博物馆研学旅行需要各个领域专业人才的配合,如教育专家、文化遗产专家等,还需应用各种专业设备。但研学体验者数量较多,场地成本、设备成本、人力成本给研学旅行活动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博物馆研学旅行是典型的群体性活动,需要注重提高其安全性,但因博物馆研学旅行当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环节有待完善。
 

时间

2024-01-08 16:07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