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策略
一、树立良好的博物馆研学旅行服务意识
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这对文博馆员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文博馆员要积极学习博物馆研学旅行相关知识,改变传统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为了促进博物馆研学旅行更好地发展,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首先,将研学旅行服务纳入博物馆业务范围,通过定期培训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文旅融合的认识,使其全面了解博物馆与研学旅行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建立健全博物馆研学旅行市场机制
博物馆研学旅行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出现的新型产业,也是未来文旅市场的重要力量。各主体要抓住这次机遇,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合理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开拓市场,形成完善的资源配置机制。首先,博物馆研学旅行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资源的精准配置,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满足了各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目前,博物馆研学旅行的营销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博物馆在线上开通研学旅行专区,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提供参与链接;构建文旅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营销研学项目。博物馆要提高对线下营销的重视程度,创新线下营销模式,定期举办线下体验活动。博物馆要将线下营销与线上营销相结合,开设用户体验实体店,并创新线上销售推广模式,线上、线下相互协调形成以博物馆为核心,向文旅融合方向发展的开发模式。博物馆要加强和相关利益主体的深度合作,将销售工作交给社会合作方,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将重心放在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上。
三、结合博物馆资源优势打造博物馆研学旅行品牌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将这些文化资源应用于品牌建设,通过品牌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在设计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时,要根据博物馆的特色建立IP,通过主题展览等方式展现博物馆的魅力,利用古籍元素和特色馆藏打造博物馆研学旅行品牌。同时,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要充分利用文献资源优势,进一步分析馆藏文献中的诗词歌赋、历史事件等,并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元素,凸显地域特征,丰富研学旅行项目的内容,提升研学旅行项目的文化内涵。另外,要将研学旅行和阅读推广相结合,打造立体化知识服务体系,推动各博物馆进行合作,创新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建立博物馆研学旅行共享资源库,对资源进行分类,打造博物馆研学旅行服务品牌。博物馆还需要和教育机构加强合作,根据当地的文化特征研发合理的研学课程,提升研学旅行的学习效果。
四、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
博物馆需要注重培养专业策划人员。应该根据研学旅行服务项目的不同主题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并全面提升他们的策划水平。另外,博物馆应该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以提升整个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应聘用研学旅行专业导师、高水平的专家担任导师,根据研学旅行的主题和导师的专长进行人员配置,通过专业导师的指导让参与者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体验。博物馆需要加强对活动执行人员的培训。博物馆要做好对馆员的系统化培训工作,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应变能力、执行能力、紧急事故处理能力等,提高研学旅行服务的安全性。
时间
2024-01-05 14:29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