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存的在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各种类型的旅游企事业单位,结合毕业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需求和就业需求,校外实训基地的类型应该丰富多样,结构梯度合理,类型上应该包括旅行社、景区、酒店、旅游规划公司等相关企业,在梯度上三星到五星酒店,国内国际旅行社都应该有所涉及。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大多依靠现有的人脉资源,在选择上一方面缺乏对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对参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思考,另一方面缺乏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类型和结构的合理配合的考虑,导致同一类型的实训基地数量过多,类型单一,所能提供的实践教学资源也较为雷同,既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也不能使学生多层次实践技能得到锻炼。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已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循序实施,课程开设计划及教学时间、教学项目、包括实践项目都必须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有规律,有计划的实施。然而当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在实际运营时对内既要承担实践教学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外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业务是由市场需求而决定的,但是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就会导致生产性业务与教学项目计划时间不一致。
既要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规划,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既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优化,也要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双赢状态。这导致实训基地表现出两种相反的状态:一种是着重发展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功能,将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功能放在从属的位子;另外一种是通过提供仿真工作环境,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市场运行情况极差,缺乏生产能力,实训基地处于亏损状态。如何统筹生产经营与教育教学的平衡发展,充分发挥其生产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是保持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
此外,一般而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及专业素质课程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学年,特别是思政类、体育类课程需要遵照学院基础教学部的教学计划统一安排。因此学生前两年的主要学习精力是集中在对校内的理论课程学习,在结课完成考试之前不能随意中断,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也需要持续不断地组织员工开展市场业务,这一矛盾导致了教学计划时间与生产运营时间的冲突。因此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时,一个实训项目的开展,往往会与学生多门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间相冲突,为了完成实训基地的实训任务,学生不得不长时间脱离学校的理论学习。或者为了完成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不得不长时间脱离生产实践。
时间
2024-03-18 14:03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