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背景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实训实践内容空泛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学生的艺术修养、创新意识都有所加强,但这些素质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大量的实践感知。由于部分院校没有相应的酒店实训设备和场地,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更多地偏向理论教育、概念认知教育,没有或者很少有相应的实训实践教育。而专业实习教育也只是简单在酒店企业的某一定岗岗位从事半年左右的专业作业,很难有机会对整个酒店的运营进行了解或对自己实习的岗位、部门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很难建立起真实的酒店运营场景,无法成长为具有文旅思想的复合型人才。

        二、国际化培养能力偏弱

        酒店业是国际化的服务业,国际化视野的形成有利于酒店管理人才参与国际间的服务和竞争,是我国国力提升后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培养能力却相对较弱。一是未形成稳定的酒店管理培养模式;二是学生的培养模式仍限制在课堂的书本学习中,未能参与到更多的国际化社会实践以及国际间的交流中;三是国际化师资短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缺乏国际化视野,在餐旅文化、客户服务、文创产品创新等方面很难依据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精准的服务或产品。

        三、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也导致了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较难建立,缺乏符合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评估体系,即大多数院校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不涉及文旅融合的内容,即使有相关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也不能指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具体评价标准。
 

时间

2024-03-20 16:09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