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培养方案现存问题

        一、内容科学性问题

        方案内容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要合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对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有严格的规定,然而,部分方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不够严谨,出现课程名称不规范、漏开少开等现象;文化课程的开设学期随机、学时随意;任选课程的开设则过分注重校本资源的使用而忽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本末倒置做法较为普遍。

        专业必修课程未参照教育部专业简介开设,依然沿用专业更名前的课程名称及教学内容;任选课程未能充分体现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学校专业发展特色,学校间相互参考导致地区间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军训、专业认识、入学教育、毕业论文、岗位实习环节,除岗位实习明确在最后半个学期外,其他实践教学环节都缺乏细化的要求,如军训的时间安排是否在开学前、专业认识和入学教育如何界定时间和内容、毕业设计还是毕业论文等。

        一份科学的教学进程表一般由课程名称、学时、开设学期、考核方式等要素组成,整张进程表从课程的难易度、开设顺序、学时多少都应具有逻辑性。一学期为20周,周学时一般22~30之间,结合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总学时5000左右,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在34%~40%之间,任选课程在10%~12%之间,实践教学学时达到50%以上。现有方案的教学进程表针对以上标准均出现不达标情况。
 
        二、逻辑一致性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实践活动的起点和归宿,目标达成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部分方案在目标确定前未充分调研本地区酒店业发展程度及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因此,职业面向的岗位或岗位群与实际行业需求不一致,毕业要求所取得的职业类证书与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不一致,对酒店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要求与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不一致,课程设置、教学条件不能充分支撑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
 

时间

2024-06-05 16:10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