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模拟导游”思政课程融入思路
如果强行把与专业内容不相干的思政教育塞进课堂,不仅难以起到育人的功效,甚至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引发学生对思政的反感情绪,而且也会损害专业课程自身的知识图谱、逻辑体系和内在有机结构。因此,“课程思政”必须尽力做到“思政”与“专业”有机融合。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课程思政的融入不是简单的叠加、黏合,而是要找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和衔接线,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中,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渗透、融为一体,使思政教育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浸润学生。
《模拟导游》课程中涉及的思政元素较多,爱国主义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职业道德、综合素养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深入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推进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共鸣。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践者,其课程思政的能力与课堂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各种理念的冲击,作为中职教师,一定要坚定政治信仰,增强政治定力,在增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学习,读经典、学原著、悟原理,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专业的理论素养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专业课教师不仅需要营造课程思政的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需要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式,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以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不合理、不完善的教学制度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力,不利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是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健全与之相关的各类制度机制,促使其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针对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绩效评价机制、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竞争激励机制、育人要素间的互通互联机制等,中职学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制度机制,以发挥制度机制的导向激励作用。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统筹、协调、引领和指导课程思政建设,使专业课教师明确角色定位发挥自身引领示范作用。
时间
2024-07-01 16:12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