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共建智慧旅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突
一、涉及专业技术,建设、管理和维护过程较为复杂
智慧旅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所应用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均属于专业信息技术、这些技术是学校、政府、协会,乃至景区、旅行社等智慧旅游企业都难以胜任和全部掌握的,需专业的第三方技术解决企业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和平台的设计、施工、技术培训和后期维护。也即专业的第三方技术企业和技术人员是智慧旅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条件,这无疑使得基地的建设过程和后期管理、维护过程变得更为复杂,成本也更高。
二、生产性功能未充分发挥、生产性效益难以充分体现
就目前部分高校已建成的智慧旅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来看,这些基地除了开展实践教学,多数亦致力于开展企业生产运营,追求基地经济效益,但无论采取哪种建设模式,智慧旅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功能大多未得到充分发挥,很多学校的在线旅行社、导游工作室业务量很少,甚至长期接不到业务。一方面学校以人才培养为重点诉求,强调基地的教学功能;另一方面学校自身缺乏企业运营经验,经营效益难以保证,即使由合作企业、或其他第三方企业进行生产运营,由于校内环境与真实的市场环境相差较大,其生产经营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生产经营效益难以充分体现,不仅难以产生相应的投资回报,也难以维持企业的积极性,难以维系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各方利益诉求未得到充分体现、教学与生产之间矛盾突显
这一点突出体现在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中。学校引入企业共建智慧旅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专业实训提供真实的企业运营场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专业办学条件,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企业入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即利用学校的土地与房屋,享用学校配套基础设施和资源条件,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合作进行产品与技术研发,同时与学校一起培养后备人才。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学校希望能随时便利地进入企业进行实战训练,而企业经营讲究成本、效益与秩序,随时开展实践教学势必会打乱他们的日常经营秩序;企业需要熟练工,在校学生却是生手,企业在承担实训师资成本的同时,还可能面临生手带来的经营风险;学校通常在正常教学周期内开展实训,而旅游旺季、企业需要大量帮工的时候却是寒暑假;企业希望校企共育的人才留在企业就业,而实际上最终能留下来的学生很少,人才流失率较高。教学与生产之间的这些矛盾在企业经营不善的时候就会更加突显,显著影响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四、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已建成的智慧旅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普遍存在,突出表现主要有三:(1)合作机制缺乏:共同育人机制、交流协商机制、资源共享、成本分担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等尚待建立与完善;(2)未建立企业化管理体制,未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董事会、理事会、日常运营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常见的是由学校或企业一方直接经营,通常未组建董事会、理事会,并聘请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或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管理,也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3)未实施完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承担人才培养(教学)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地企业与市场的完全对接,在战略、产品、生产、运营、销售、人事等方面,未充分利用市场的杠杆和调节作用。
时间
2024-10-24 16:06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