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建议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年轻且“时尚”的专业,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不仅要紧跟智慧旅游发展趋势,还应苦练内功,大刀阔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协调制订既能满足智慧旅游时代对旅游人才需求,又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的,科学系统、与时俱进、突出实践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整合方案。
 
        一、课程设置务必科学系统

        科学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且可以达到精简课程内容和优化学时安排的目的;不仅可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让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学时进行智慧旅游时代核心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智慧旅游给旅游产业带来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快速掌握新时代旅游人应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二、课程设置务求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地调整或改变课程设置,可以作为评判一所高校办学理念是否先进、体制机制是否僵化的衡量标准。

        在不改变教学内容科学严谨的大前提下,为以智慧旅游为代表的新旅游实践产生的新经验新理念提供一定的“包容”空间,即适度缩短“实践—理论—实践”的周期,将尚不完全成熟或未经过完整论证的新经验新理念以前沿理论或实践案例的形式纳入相关课程内容。

        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设置,既是智慧旅游时代的需要,也是高校为国家培育人才、为时代培育人才、高校对学生负责的必然选择。高校应密切关注智慧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加强旅游专业与行政、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合作,紧跟时代需求,适时调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最新、最贴近实战的理论知识和智慧旅游相关技能。

        三、程设置突出实践实训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本应符合其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特点,智慧旅游时代催生的智慧旅游相关课程,正好又属于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要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突出实践实训课程,凸显智慧旅游相关课程,应做到:

        课程设置“练”字为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实训课程的数量和学时数量,相应减少理论课程的数量和学时数量,并加大理论课程中实践实训环节的学时数比重,彻底改变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多练少的状况。

        课程设置多些“干货”。学校应通过“请进来”等方式,将智慧旅游实践实训领域一线的“牛人大咖”请进校园,向师生分享“干货”满满的实操经验并指导实践实训课程教学,让师生不出校门就能获得宝贵的一线实战经验。

        课程设置多些真货。学生应通过“走出去”等方式,亲临智慧旅游相关应用场景,通过直接上手操作智慧旅游终端、直接参与智慧旅游后台数据的整理,直接参与智慧旅游分析报告的撰写等,真切感知智慧旅游的魅力和体悟掌握智慧旅游技能的重要性。

        共建共享实践实训平台。高校应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方式,与地方政府、旅游企事业单位、同类高校共建共享旅游综合实践实训平台,将实践实训课堂与智慧旅游实践场景无缝对接,将课堂变为实战,将实战融入课堂。
 
        高校只有紧跟智慧旅游发展趋势,苦练内功,大刀阔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既能满足智慧旅游时代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又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的科学系统、与时俱进、突出实践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整合人才培养方案,才能解决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各种问题。

时间

2024-11-01 14:56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