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视域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明确育人方向,重构课程体系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可以从两个角度和方向进行改革:首先,保留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内容和框架体系,并增设“移动终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内容,提高学生的智慧服务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智慧营销意识,增设本地区旅游资源、本土文化知识,开设旅游服务心理学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其次,增设线上课程,通过“旅游网络营销”“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旅游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在线旅游服务商管理”等与智慧旅游相关的内容,增设“网站开放与设计”“信息管理”等技术类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二、提高教学水平,完善师资队伍

        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直接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也要有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与娴熟的操作能力。为了满足智慧旅游时代对人才的培育要求,需要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形成合力,从多种渠道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智慧旅游专业化培训,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策略的实施,引入优秀的智慧旅游管理人才,全面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其岗位技能;另一方面,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智慧旅游保持对接,将教学看作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活动,在课堂教学上,要坚持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将智慧旅游的营销与管理模式、旅游旅游项目开发、智慧旅游APP等内容引入教学课堂中,提高课堂吸引力。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课堂、教师、教材的限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分组学习的模式,营造出浓郁的智慧旅游职业教育氛围,并聘请智慧旅游专家来校为学生开展讲座,提高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三、深化校企合作,增加实践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只有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增加实践内容,才能培育出智慧旅游时代下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做到互惠互利。学校可以定期输送学生到相关企业中参与实习,了解旅游企业的工作具体流程和智慧技术的应用情况,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习过程中,企业也能够发现优质人才,将其纳入其中,形成了良好的人才输送模式。因此,学校必须要继续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一方面,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由高职院校、政府、企业派出人员担任监督和考核工作,制定奖惩制度,让校企合作能够更加深刻;另一方面,构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智慧旅游实训室,如实景模拟导游实训室智慧旅行社、新媒体营销实训室、智慧景区管理实训室等,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智慧旅游的操作流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除此之外,构建完善的校外实习基地,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能够丰富现有的实践内容,降低教学成本,开拓学生眼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需要科学设定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

        四、拓展职业知识,制定职业计划

        旅游这一职业具有特殊性,旅游从业者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化底蕴、广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因此,在智慧旅游视域下,也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一方面可以定期组织“专业知识竞赛”“导游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另一方面,对于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者,由学校为其提供专业指导、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学校也要积极引进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通过项目的实施来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智慧旅游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智慧旅游创新创业人才。

时间

2024-11-11 14:48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