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优化培养目标中对创新的要求

        学校在该专业培养方案中只是要求“具备一定创新精神”,对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具有针对性,这会导致培养方向不侧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学校相关创新活动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加大创新要求在培养目标中的具体程度,优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推动课程体系与社会调研的优化,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进行有效探索

        一方面,高校可以在与专业相关的核心课程上,如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和旅游地理学等,打造属于精品的课程和教材,同时也能够促进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上的改变与革新。另一方面,尽可能多地举办联系社会热点和进行学术前沿研究等与之具有相关性的学术论坛,打造出更多具有品牌号召力、影响力的平台与活动。

        三、加大对学校创新环境改善的投入力度

        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科研的场所以及改善整体创新氛围上投入更大的力度,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开展和进行科研研究实践活动的环境氛围。同时,要加强学生对学校的相关奖励政策的关注度、参与度以及重视程度,鼓励学生撰写及发表学术论文,激发其参加科研项目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努力在全校营造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四、加强培养过程管理与评价考核,提升创新质量

        要加强培养制度以及培养方案实施中的过程管理和相关监督,对于培养方案中的相关主体,本科生个人及其指导教师在结果考核与评价上也要作进一步加强,从而保证有利于创新培养的相关制度与方案不只是以形式存在,能够发挥出切实有效的促进作用。

         五、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成创新共赢的互动机制

        学校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备创新性的人才,是为了满足社会、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会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肇庆学院是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一所地方性高校,也要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导向,着力培养适应大湾区旅游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学校要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努力培养出企业与社会都能形成创新共赢的互动机制。

时间

2024-11-14 16:11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