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没有融入乡村振兴的旅游人才需求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乡村旅游人才亦是如此。但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旅游服务人员受教育程度低、人才匮乏以及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聚焦该问题,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主动承担起为地方乡村旅游培育优秀人才的任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规格明确: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能够身心健康、拥有扎实的技能及沟通协调和终身学习等能力,但没有体现“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突出培养专门的乡村旅游人才,特别是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发展新阶段,地方急需专业的、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投入到乡村旅游的营销、宣传工作中。
 
        二、专业课程设置服务乡村振兴内容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涉及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学、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其中许多课程包含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开设的实践教学涉及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等,虽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涉及乡村振兴的内容,但是并没有设置针对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专门实践课程.学生接触该方面的内容较少,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服务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识。开设的实训课程全面但是特色不突出,虽然实践课程设置涵盖了管理学、旅游学等课程,但缺乏与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交叉的实践内容,学生到乡村企业、乡村旅游景区等进行实践的机会较少,实践知识体系单一。
 
        三、专业实习缺乏乡村旅游实践环节

        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实习主要由旅游认知、旅游调研、旅游景观鉴别三个部分组成,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主要的实习单位为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和一些旅游事业单位。实习实训是学生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的最直接方式,但综上实习情况来看,除专业实习某些环节会在乡村景区景点以及乡村地区进行浅层次的观察、调研外,其他实习环节主要围绕城市旅游开展,在人才培养的实训环节中没有树立扎根服务乡村旅游的意识,导致学生对于乡村旅游涉猎的行业、环节、管理和运营方式等内容认识不足。专业实习环节主要由学校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企业、政府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度低,只是偶尔聘请企业专家和政府人员举办讲座,缺乏实习过程中的参与性.
 
 
        四、素质拓展环节缺少乡村振兴内容的渗透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素质拓展环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竞赛、学术成果、获奖、创新创业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竞赛目前主要有导游大赛、红色旅游创意、研学旅行线路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旅游沙盘模拟等省级以上赛事,竞赛内容主要针对专业技能展开,缺少针对地方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类竞赛和创新性竞赛。此外,学院与乡村景区、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办学合作模式,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中没有足够的乡村旅游场景去体验。

时间

2024-11-26 14:37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