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视野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路径

        一、优化专业发展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输出离不开外部环境的积极支持与助力。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土壤,良好的环境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成长的质量,由此高职院校应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才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重视外部环境氛围的营造与引导,要积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动,使政府部门对专业建设有更详尽的了解,对院校的资源需求有充分认知,进而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条例以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环境,使之获得充足的资金、物质等支持。其次,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向全社会介绍宣传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倡导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到院校人才培养中,帮助院校摆脱资源等方面的掣肘与困境。针对旅游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中的重难点问题,政府部门应广泛开展研讨,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与办法。此外,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全社会了解旅游专业,支持人才培养,并通过多种举措提升自己的办学质量及业内名望,由此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为建设打造品牌化的院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内容质量

        旅游人才培养需建立在高质量课堂教学基础之上,而课堂教学必然以课程为依托和载体,唯有打造完善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才能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顺畅开展。一方面,高职院校需科学设置课程内容,面对旅游产业出现的诸多新变化、新趋势,要迅速做出积极回应,不断创新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导,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又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锻塑与提升,要促进传统旅游专业知识与智慧旅游专业知识的相嵌互融,适当增加信息化技术在课程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对于必修课程的设计,应秉持多元化、层次化、复合化的基本理念,使旅游电子商务、酒店电子商务、网页开发设计、人工智能等内容模块皆涵盖其内,以此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助力学生成长为综合性、复合型的优秀旅游人才。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需立足市场,贴近市场,从社会及企业的人才需求特征出发规划安排课程体系。脱离市场、闭门造车只会使课程内容成为空洞的纸上谈兵,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及提升就业竞争性毫无助益。院校需了解企业的招聘标准,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育人来逐步优化专业课程内容,进而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与侧重点。此外,鉴于旅游管理与服务正在进行积极地智慧化改革升级,诸多企业开始建立专门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并设置系列的部门岗位,其对既懂旅游又精通信息技术的综合性旅游人才产生大量需求,高职院校应敏锐把握市场行业的全新趋势与特点,在专业设置上重视交叉性、联合性,如增设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安全专业等,以此对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形成有效补充与支持,提高专业建设效度的同时丰富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凝聚优质师资力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组织者,其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育人成效。高职院校建设高品质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复合型的旅游优秀人才,首先需重视和关注师资队伍发展,要为专业教师的职业成长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氛围,制定具有竞争性的激励措施,打通教师晋升渠道,提升教师福利待遇,保障优质师资进得来、留得住。要不断健全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与平台,鼓励教师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尤其是随着智慧旅游的出现,教师需了解掌握更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内容,由此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与期待。此外,高职院校要注重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要持续加大双师教师的培养力度,与企业合作为教师创设更多的在岗学习机会,并从企业招聘精英骨干到校兼职,以他们的生产经验感染带动学生,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时间

2024-11-27 14:40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