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

        一、高强度管理制度下学生思维固化,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和教学秩序等,强调对学生的严格管控。为此,众多高职院校制定出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管理,并以分数计入综合评定考核,结合学生每学年学习成绩一起进行奖学金评定。高强度的管理制度下,学生必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这也客观导致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受限。长期处于此种环境下,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思维固化、创新意识薄弱,为旅游业发展中的资源开发、线路定制、个性化服务等都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二、培养目标相对传统,侧重知识与能力培养,忽视素质教育

        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指导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数院校往往忽视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差异性,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深入分析,缺少对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这一典型服务行业自身特点的深刻认知,缺乏对学生进行“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贡献祖国”的素质教育。其结果是,毕业生缺乏服务意识,缺乏人本思想,更谈不上贡献社会和报效国家,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课程设置落后,“重理论,轻实践”,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学习内容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部分。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学基础课与其他专业学生所学内容基本相同。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大同小异。在专业课程课时设置中,理论课时居多,实践课时较少,少数学校甚至无法提供学生实践课所需教学器具和实训材料。这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本领,使其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技能方面的需求,还直接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实习和就业。

       四、考核方式单一,“一卷定乾坤”现象严重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教学中,多数学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通常是把学习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占比4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60%。这种“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往往会造成部分学生平时消极学习,期末临阵磨枪,不利于培养工匠型专业人才。

时间

2025-02-17 16:05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