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

        一、以培养旅游管理专硕双创人才为核心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也是高校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培养的方向。高校旅游管理专硕点的管理者,不仅要提高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认知水平,还要将其与旅游管理专硕培养进行有机融合。文旅产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与发展载体,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高层次人才培养应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结合时代需求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为旅游管理专硕“双创”人才培养营造有利环境,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高层次人才基础。文旅融合的行业发展趋势需要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具备文化素养、旅游知识、科技能力和创新思维,尤其要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学会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创新,成为新时代文旅人才。

        二、以培养旅游管理专硕人才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两翼

        高校一方面开设文旅专业知识课程群,提高旅游管理专硕人才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设置文旅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群,开设创业类课程、策划类课程和运营类课程,将实践能力教育融入课程培养。比如,开设文化创业概论、文旅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文化创意的构思与实现、文旅企业决策行为实践探索、博物馆运营与数字化管理、文旅创业模拟等实践课程,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硕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以打造旅游管理专硕的新知识群为基石

        文旅行业对于旅游专硕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跨学科的。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需要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知识;旅游管理中的机会成本分析、产业集群效应、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财务管理、会计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影响分析和遗产保护利用需要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知识;文旅行业的大数据分析、智慧产品开发、数字化服务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相关知识。

        四、以组建校企一体化的教师团队为保障

        校企一体化的教师团队的优势是能够培养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双创能力、市场敏锐度和应变力。高校应与地方文旅龙头企业合作,让专业教师通过担任企业副总、岗位实践锻炼等形式提高文旅创新创业能力,将文旅企业优秀人才引入课堂、实验室和校园其他教学组织,确保学生在“双创”能力培养方面接受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多元化的教育。

        五、以“政产学研”校地融合平台建设为抓手

         “政产学研”校地融合平台主要是依托地方政府文旅部门、文旅事业单位、文旅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实践、学科竞赛、课题研究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活动。以课程为主开展专业实践是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中的关键环节。课程实践要涵盖课程见习、社会调查、案例模拟等。专业实践要安排学生到宾馆饭店、景区度假村、旅行社、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进行集中学习,积极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切实提升专硕人才的“双创”能力。组织旅游管理专硕人才积极参加文旅相关的学科竞赛和学术活动,激发旅游管理专硕人才的文化创意能力,有效培养旅游管理专硕人才的学科创造力和科研主动性。成熟的“政产学研”校地融合平台,可以让旅游管理专硕人才深入理解文旅行业对创新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不断增强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对文旅行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紧迫感。

时间

2025-02-20 14:40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