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学校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阵地,应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首先,从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出发,科学地设计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要充分体现旅游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也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激发学生对开设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从学生入学开始尽快引导做好职业规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校要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依据文旅产业发展动态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文旅人才精准供给
遵循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并依据文旅业发展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专业教学诊断和改进策略,实现文旅人才精准供给。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旅游行业、企业对旅游人才需求及岗位基本要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具体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专业人才的市场适配性。其次,凸显专业特色,丰富课程资源。课程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自身优势资源,根据地方旅游行业发展特点,打破依靠单一课程资源与课程架构教学体系,聚焦课程资源的补充、更新与完善,构建以能力为本、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构建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深入调研,全面了解旅游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与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旅游行业、企业具体岗位设置制定目标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应跟随旅游市场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及完善教学体系。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循序渐进、分层教学”的理念思路,引导学生从基层服务岗位做起,进而学习中层管理岗位知识和技能,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对旅游业所有岗位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了解。同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开展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更为深刻认识和掌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其次,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考核、监控是实践教学评价和检验的标准。高职院校应对照旅游行业、企业对旅游管理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使得学校能够全面掌握学生所欠缺的职业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更好地培养出旅游行业、企业行业发展所需要的旅游人才。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筑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各项工作之首,多渠道、多方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首先,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突出校企两个主体性,坚持培养培训两手抓。一方面,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加强师资培训。通过校企共建,打造“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为高职教师开展实践实训提供支持。同时,定期组织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行研修访学,不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不断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面向社会和企业,积极吸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健全教师动态管理制度,逐步构建和完善教师资源库。其次,形成以教书育人实绩为导向的教师考核机制。应突出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将教师选拔任用、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教师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等工作常态化,想方设法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职业素养。
时间
2025-02-24 16:12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