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一、面向德技并修,明确育人目标

        《中国文旅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白皮书》指出,随着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旅游业对高端人力资源的需求快速大量增长。而目前由于课程思政的缺失和错位,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往往存在“技能至上”“能力越位”的问题。

        伴随着现代学徒制的普及化,教学对象、教学主体身份双重化,如何准确定位育人目标,以契合旅游强国的目标实现和文旅融合的新趋势,成为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兼具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需求。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育人目标可分为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三个维度。“高素质”是指面向德技并修,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旅游服务、管理技能的人才;“创新型”旨在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旅游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兼具深厚文化素养、数字素养、科学素养、职业素养的创新人才;“复合型”指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和旅游全产业链思维的通专交融人才,为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旅游人才的目标要求体现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由理论传授到知识迁移、由素质提升到人格塑造、由能力培养到技能锤炼、由价值导向到价值引领的四大转变,这不仅满足了当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对新型旅游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二、面向工学结合,优化育人内容

        面向工学结合,优化育人内容在确定旅游管理专业三个教学目标维度的基础上,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针对三维目标凝练思政育人元素,设计契合性的课程体系。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以旅游岗位能力要求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为基础,构建“工学交替、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应将全部课程设计为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技能训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选修课)四大学习模块。
 
        三、面向校企双元,培养育人队伍

        教师是影响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关键要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了“工学交替、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为实现课证融合及理实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亟须构建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互动”的双主体育人队伍,即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手、校企共建的“德技双馨”师资团队,以弥补传统教学中各自为政的弊端,沟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时间

2025-02-28 16:19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