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硕培养的困境
一、专业认知有待进一步明确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硕教育快速发展,但部分高校仍未摆脱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这主要归因于高校对社会急需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的现状认识不足。旅游管理专硕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存在明显的差异。除了培养方案上书面表述的异同外,专硕教学中的差异化培养、质量评估中的实践性考核以及毕业条件中实践创新性的要求更应受到重视,课程安排、学分设置、教学实践、结果考核以及师资配备等,都应紧紧围绕其培养定位设置。
二、课程特色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校旅游管理专硕的课程设置基本分为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以及实践课程。多数高校根据《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必修课程,但公共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些差异,部分高校对学科交叉课程及专业前沿课程还缺乏足够的重视,专业方向特色亦不够显著。在跨产业融合、跨学科融通的背景下,旅游学科的边界不断被拓展,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如仅停留在传统课程的设置上,在自身学科或仅同某一两个学科交叉的阶段,高校对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既不符合新文科、“双一流”的学科建设,也不利于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三、创新资源仍需继续挖掘
在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重点挖掘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创新资源。传统的实践教学场所主要以景区或酒店为主,覆盖面较小,难以发挥实践环节应有的作用,而集中实习阶段的学生多是从事检票、咨询、前台等基础性服务工作,深度了解、参与企业内部管理及景区实际运营的机会较少。可见,当前旅游管理专硕培养模式中的实践环节仍很薄弱、考核方式较为传统、考核体系有待完善、内容同外界创新资源的联系不甚紧密、理论教学成果实践应用不充分,较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实践型师资储备不够充分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定位更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由此对师资的实践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师资招聘时主要会考查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经验,对其实践教学能力和行业从业经历关注度不高,导致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所需的实践型、“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教师行业经历和实战经验的匮乏,将导致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的实际匹配度不高,难以支撑专硕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
时间
2025-03-03 15:24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