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硕培养模式实践
一、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假如知识处于长期被动输入的状态,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我思考将受到限制,从而缺乏创新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课程主体须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可以通过学习小组、信息平台及翻转课堂等手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索知识。
二、培养过程增加专业实践的占比
根据旅游管理专硕的培养定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需要改变。在指导教学过程中,校方需要突出实践能力本位的目标导向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育和创新理念教育。在制定旅游管理专硕培养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和评价考核结果时,加大了实践能力的要求和比重。具体表现在:首先,明确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备专业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次,明确培养环节中的实践教学要求。
三、师资、课程设置突出学校特色与学科交叉
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校方应配备强导师队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活动,以匹配专业硕士的实践性、创新性培养要求。根据课程特色,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等多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平台建设丰富实践教学资源
遵循三螺旋理论指导,应从政府、产业、学校3个主体层面创新实践教学。首先,强化政策对话和宣传平台的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的实践活动,如文旅局实习、中亚峰会志愿服务活动等。通过实习、实践,让学生深入旅游企业、项目,掌握旅游服务技能和管理方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五、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在课程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的教育理念,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最基础的手段。在旅游管理专硕培养中,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时间
2025-03-04 16:31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