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效果
一、工学结合推动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依托职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进行校企双元课程开发工作,根据旅游行业典型工作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材,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同时借助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良好教学条件,扎实推进三教改革,以改促教,不断完善职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二、基于职业能力本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职业本科旅游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有学校进行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并负责对应的教学教务管理,并以旅游管理专业师生为主体进行企业化运作,形成教学与经营的一体化操作,让学生围绕旅游行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在实际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工作岗位任务的实施与完成,并切身体验行业企业的文化与职业氛围,并进行真实的企业标准评价,更有利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劳动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后劲,有利于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型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培养双师型教师,构建“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在职业本科生产性实训基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具备专业教师与部门主管或者部门经理或部门负责人的双重乃至多重身份,真正地参与到相关企业或者营业点的建设和具体运作中,在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会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培育和构建职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教学
四、提高职业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
职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于真实的教学环境与先进的教学设施,借助专业师生的专业技能,面向社会承接相应的服务业务,如开展各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意识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业务,以点带面大大提高了职业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提供更高水平的社会服务。
时间
2025-04-09 15:28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