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模式下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创新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建设思路,选择优秀合作企业

        在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以往部分院校盲目选择合作企业,不但无法达成人才培养目标,还使学生权益受到损害,严重背离人本化基地建设原则。对此,院校应吸取教训,在正确的建设思路引导下慎重选择合作企业,以免重蹈覆辙。一方面,理清基地建设思路。酒店基地建设时,首先要树立正确、清晰的建设思路,为后续基地建设提供科学指导,促进其实用性、演练性能的发挥。对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就业岗位为导向,针对实习基地开展全面调研,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后确定各岗位的专业技能,并开设相应的技能实训项目建设;还应结合实训项目需求,配备充足的实训设备与师资,师资团队不但包括院校专职教师,还可从酒店基地中聘请从业经验丰富的员工作为兼职教师,创建理论扎实、阅历充实、稳定优质的指导教师团队,在校企合作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充分利用酒店的项目,在项目驱动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思维,在真实案例中促进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酒店基地建设不可盲目追求规模,而是要注重品质,追求“小而精”,能够展现院校特色,使所培养的学生拥有符合用人企业所需的技能,提高其职业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慎重选择合作企业。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合作企业选择十分关键,譬如:要想生产优质产品,先要确保厂家和设备优良。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应尽量选择管理模式人性化、企业文化氛围浓郁、管理理念先进的酒店作为合作伙伴,这对学生在基地中的学习与成长来说至关重要。高质量的酒店在招聘人才时会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与之匹配的实训方案,并配合学校达成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大量实习生实训经验可知,许多国际酒店旗下的子酒店与国内酒店相比,在职工关系处理、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优势显著,不但重视经济效益,还会考虑到社会效益,同时,管理者给予实习生平等的待遇,并尊重学生的意愿,实施轮岗制度,使其接触到更多岗位工作,提高综合实力,适宜创建长期合作关系,发展成为校外实习基地。
 
        二、完善合作组织机构,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针对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合作深度不足等问题,要求校企双方在实地基地建设中都创建完善的合作机构,专职负责基地建设与合作事宜,并注重对“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学生管理,为双方深层次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起到大力推动作用。
 
        三、加强实习基地管理,完善管理与评价体系

        在实习基地创建后,要想确保其有序高效运行,应由院校与企业一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使各项事宜有据可依,朝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迈进,并保障学生权益不受损害,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具体如下。

        一方面,制定完善的基地管理制度。一是创建实习生工作管理制度,分别对校企双方的学生管理者职责、工作内容、岗位要求进行明确,对酒店实习老师的具体工作内容、指导方式进行规定,并确立实习生的考核形式、成绩评定等级等;二是制定学生行为准则,对学生在实习阶段的行为予以规范,避免出现违规、违法行为;三是制定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在实习阶段的财产安全、身心健康等;四是制定轮岗制度,要求对实习生实施轮岗制度,不可长期待在相同岗位,对岗位轮换具体要求做出规定,并明确学生在岗期间的培训内容。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为强化实习基地建设,院校与企业应定期对实训效果开展评估工作,依靠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一是创建实地基地组织评估体系,由院校本专业教研负责人与酒店人资经理牵头,针对每学期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二是创建基地制度化评估体系,包括酒店基地的日常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各部门责任制度等;三是创建实践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在每完成一项教学项目后,根据相关标准,对完成情况、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四是创建地基评估信息体系,包括管理制度、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管理缺陷等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当前酒店行业发展迅速,但人才流失率始终居高不下,关键因素便是酒店管理专业学习实习与就业存在问题。对企业和院校来说,应从以人为本角度剖析该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中的不足,并通过树立正确的建设思路、创建合作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与评价体系等方式,使学生技能更加符合用人企业需求,实现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时间

2025-04-24 16:44


栏目

行业动态


作者

admin


服务热线

18752593665

微信咨询